您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党群工作 > 党群文化
 
 
青春因“吃亏”而灿烂
点击数:  添加日期:11年07月19日  

提起大学生干部甄鹏,熟悉他的人这样评价:有点傻!

  能留高校任教当干部,他却选择去部队的一支医疗服务队,当一名合同工;成为知名医学专家后,面对数十万元的高薪聘请他不去,毅然选择了当兵;大都市里的几家大医院接连抛来调他的“橄榄枝”,他却一再拒绝,坚持留在边塞小城……

  甄鹏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?他又为何屡屡犯傻?他的人生之路如何?日前,记者走近了甄鹏,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。

  大学毕业后,能留校任教当国家干部,可他却一头扎进一支部队医疗服务队,当了一名合同工——
  “哪里最需要,哪里就最能体现人生价值!”

  “我被学校评为‘优秀大学毕业生’了。”1998年盛夏,就读于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系的甄鹏,打电话把这一喜讯告诉远在他乡的父母时,兴奋得父母一夜没合眼。因为他们知道,能评上优秀大学毕业生,就意味着能留校当干部。

  “大草原出个大学生不易,能当国家干部更难。”家乡父老听说甄鹏成为全校所有医学生中,惟有的3个优秀大学毕业生后,都打电话祝贺。

  然而,甄鹏的选择却出乎所有人意料,他想回到家乡、回到草原去。“家乡偏远、落后,老百姓看病需到几百甚至上千里外去,有的就因为看不起病而不去医院,有的则因看病而负债累累。”往事如昨,这些早已深深地刻在了甄鹏的脑海里。

  怀揣毕业证书返乡时,一下火车,甄鹏看到一个部队医疗服务队在招聘,他没加思索就报了名。因为他心理清楚,这支医疗服务队的前身是沈阳军区220医院,数十年来一直义务为当地百姓送医送药,而甄鹏从小就对军营充满了憧憬。读中学时,他时常因趴在墙头看部队训练而忘记了上课。

  听说甄鹏要到医疗服务队当合同工,父亲老泪纵横:“在医疗服务队干月薪只有225元钱,因供你上大学,家里欠下的数万元外债咋办?何去何从?甄鹏内心充满矛盾:“当个合同工父母会咋样?乡亲们又会咋看?”

  彷徨之际,一个电话让甄鹏豁然开朗。他向大学老师倾诉衷肠。“选择哪里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觉得哪里最能体现你的价值。”老师的一席话,让甄鹏找准了方向,随后,他作出了让人难以置信的选择:放弃留校!

  理想和现实总是落差较大。医疗服务队的条件太差了,住的不像住的,吃的不像吃的,而且常年起早贪黑下乡义诊。因受风吹日晒,甄鹏白皙细嫩的脸很快变成了古铜色。

  由于工资低、条件差,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,一年过后,与甄鹏一起应聘到这里的十几个大学生相继“跳槽”。见此,有人劝甄鹏:“你是大学生,凭你的本事,到哪儿每月都能赚几千块,何必在这儿受洋罪!”与他一起应聘到这里来的未婚妻杨艳华也扛不住了:“甄鹏,照这样下去,咱俩的新房一辈子也买不上,要不然咱们也走吧!”

  就在甄鹏犹豫不决的时候,医疗服务队传来扩容的喜讯,要恢复编制,改名为沈阳军区赤峰临床部,需要扩大规模,增设科室。这样的好消息,对于身在困境中的甄鹏来说,犹如清晨的朝阳,让他一下子看到了希望。甄鹏当即决定不走了,他和未婚妻的工资也由原来每人每月225元涨到450元。

  从此,甄鹏的担子重了。他和所有的医生一样,有时要处理好几个科室的患者。这让甄鹏时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。为此,他在日夜拼命干工作的同时,还抓紧一切可利用的点滴时间“恶补”。就这样,他连滚带爬打拼了几年,得到了意外收获:从一个不知名的小大夫,很快在当地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医生了。

 

成为知名专家后,许多医院都想高薪聘请他,可他非但不动心,反而穿上了军装,决定扎根部队干一辈子——
“对军装的挚爱,无法用金钱来衡量!”

  在医疗行业,一个医生的成长周期,一般都得八至十年左右。可甄鹏干到第八年时,不仅成为一个优秀医生、肿瘤科主任、学科带头人,而且成为一个知名医学专家。

  身在边塞小城的一个临床部,甄鹏的成长进步为何如此之快?“是最偏远最基层的医疗平台造就了他。”临床部主任李强说:“虽然甄鹏只干了八年,可他却干了别人十几甚至几十年的工作量,早已提前跨入一个医生的成长周期。”

  甄鹏成为肿瘤专家后,许多医院纷纷向他抛来“橄榄枝”。甄鹏在北京一家医院学习时的导师给他打来电话:“来我这里月薪至少4万以上,还可以分房,你要是想来,我立马着手帮你办手续?”
  眼下,钱对于甄鹏来说就像救命的稻草。那段时间,他正为房贷没还上而犯愁,有了钱,他可以脱离房贷族,也能把父母从农村接到城里享点福!

  类似这样来挖甄鹏的人犹如走马灯,一个接着一个。20096月的一天,临床部主任李强把甄鹏叫到办公室。“现在部队有政策,对优秀特殊中青年人才可特招入伍,按你的条件,能当技术十级的军官,工资每月大概4900多,不知你愿不愿意?”

  一边是能穿上军装当干部,一边是许以优厚的待遇高薪聘请,甄鹏又一次站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。傍晚,他走出院舍,遥望远处,红山静卧。这片黑土地承载着他的梦,回首当年,自己从一名大学生到小有名气的医生,又从学科带头人到知名专家,这些年的成长进步,都离不开部队环境的淬火与历练。特别是组织上把一个重点学科交给当合同工的自己,带领手下两个现役军官副主任干,对于这种重托和厚爱,又怎能割舍得下?

  第二天,在打给导师一个多小时的电话中,甄鹏不是在解释什么,而是在倾吐着自己的真情实感。导师沉默着,也在思考着:相处这么多年了,甄鹏的成长进步他有目共睹,甄鹏对军营的挚爱,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。导师支持他的选择。

到大单位、进大都市工作,是多数青年人的理想和追求,然而,当机会来临时,却一次又一次婉拒了——
  “只要草原需要,我就永远不会走!”

  2010年初夏的一天夜晚,时针已指向凌晨2时,睡梦中的甄鹏被一阵电话铃声惊醒。“甄主任,有个病人吐血不止,急需手术!”

  此时,甄鹏已经连续两天两夜加班没睡一个囫囵觉了,天亮后还要坐火车去外地参加学术交流会。但他没有丝毫的踌躇,穿好衣服快步来到病房……当手术做完时,天已经亮了,倾盆大雨下个不停。甄鹏钻进雨雾,打了辆出租车直奔车站……

  “临床部离不开甄鹏,这里的患者更离不开甄鹏。”临床部主任李强说,虽为专家,可甄鹏并为因此而自满,每次全国医疗行业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,他都主动参加,每次回来后,他都连夜与全科室的医护人员,一起分析全国及至全世界前沿的医疗成果。他总是说:“这样,既可提高患者的疗效,还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。”
  一晃离开大学校园十几年了,很多同学在大都市有了房有了车,发展的都很好。一次,一位同学从广州特意来看他,一下车就被遮天蔽日的漫天黄沙吓了一跳:“甄鹏,我看你每年都推出一些有价值有影响的学术成果,怎么还呆在这里啊?”

  这位同学走后没多久,广州军区一家医院领导就打来电话:“甄鹏,到我这来发展吧,我们这里拥有国际上最先进的治疗设备,来这儿你的发展空间会更大,说俗点,到我们单位来,从给你分一套房子上看,也够你在那塞外小城干大半辈子的了!”

  回到家,甄鹏把这件事和妻子杨艳华说了,妻子听后有些动心了:“去大城市大医院发展当然是好事。现在,一些人为了脱离基层都想方设法往上边挤呢。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,你在这儿不挪窝将来发展就受限了。”

  “我曾立下誓言,要把科室学科建全起来,把人才培养出梯次、技术水平发展上去,因为这儿,我们还专门制定了《肿瘤科发展五年规划》,这要是一拍屁股走人,怎能对得起组织的培养?”甄鹏感慨地说,“过去肿瘤科只有十几张床位,现在发展到120多张床位还住不下,面对这么多肿瘤病人,我又怎能舍得把他们丢下?”

  甄鹏再次向“吃亏”迈出了人生的一步!

  只有彻底的奉献,才能让一个人面对人生的得失坦然抉择。如今,一心铆在自己心爱事业上的甄鹏感慨良多。甄鹏说,一个人一生总会面对这样或那样的选择,但只有选择了自己真正想要的,内心才会坦然和欣慰。是啊,人生将会面临太多的取舍,不知下一次他又将面临什么样的选择……

 

 

 
版权所有:无锡市妇幼保健院 ICP备案号:苏ICP备05017912号 公安备案号:32021302000162 安全支持:江苏骏安检测